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报道
参观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
2011年7月26日上午8点30分,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和各科室领导与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赴呼伦贝尔实践团一行举行了座谈会,就呼伦贝尔市的疾控工作及其特点展开了交流与讨论。随后,实践团的成员分别参观了各个科室并与科长和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在座谈会上,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主任陈艳丽副主任介绍了中心的科室设置和各科的主要工作内容。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3年8月正式挂牌成立,内设办公室、业务管理科、流行病科、公共卫生科、性病艾滋病防治科、消毒与病媒生物防治科、放射防护监测科、免疫规划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健康教育科、微生物检验科、理化检验科、综合门诊部等13个职能科室。中心拥有离子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全自动大型生化分析仪、PCR扩增仪等先进仪器设备。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能和工作任务是为政府提供卫生防病方面的科学依据和决策咨询;负责相关的计划、规划、方案的制定;承担全市公共卫生监测和重大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地方病的监测;负责建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反应系统;负责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疫情的调查处理并提供技术支持;以及儿童计划免疫和生物制品管理、劳动卫生和职业病防治等。
生防科的白科长还介绍了呼伦贝尔在防治布病上的经验和成就。布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是草原地区特有的疾病,中心专门设有布病的门诊和取药窗口。
通过本次座谈和参观,实践团的成员们对呼伦贝尔市的疾控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和客观的认识,为下一步的健康宣讲和布病调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基层疾控的工作重点和管理经验的交流也为大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真实而宝贵的资料,令成员们受益匪浅。
健康宣教
2011年7月26日下午,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赴呼伦贝尔实践团在铁道大厦五层会议室举办了以“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三讲健康教育讲座。本讲座的参与人员有靠山区社区居民60余人,及该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护士近10人。本次讲座得到了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科、靠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大力支持。
活动开始前,我们为本次讲座精心准备了横幅、展板、海报及幻灯片,并进行了多次预讲,保证演讲主题能够通俗易懂,内容准确无误。
下午两点,实践团在会议楼一层启动横幅签名活动,同时在五层会议室发放宣传材料及接待参会人员。下午两点半,讲座准时开始。首先由主持人张冉介绍实践团成员和本次讲座的内容概况。第一个讲座的主题是“盐与健康—隐形的杀手”,主讲人是颜力。他从食盐的功能、高盐饮食对健康的危害、人体每日食盐量标准、如何控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二个讲座的主题是“肥胖与健康—超重与肥胖”,主讲人是武轶群。她从超重和肥胖的定义、对健康的危害、如何合理膳食及运动等方面做了介绍。第三个讲座的主题是“饮酒与健康”,主讲人是张婷,她从酒文化、过量饮酒对人体的危害及其机制、饮酒的小常识、正确的饮酒方式和饮酒量等方面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在讲座期间,每个主讲人都与台下的听众进行互动,或提问、或上台参与测量腰围,答对者还有小礼品(盐勺、低钠盐、皮尺)赠送,台下听众积极参与,经常出现多人抢答的局面。三次讲座最终结束后,主持人对本次讲座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回答正确率为100%,说明讲座取得了一定的宣讲效果。同时,讲座在听众中的反映都很好,他们也口头表达了“今后多举办类似讲座”的意愿。
活动结束后,实践团队与疾控和医院负责本次活动的老师合影留念,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红色之旅
7月27日上午9点,实践团队一行16人按照计划来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纪念园依山而建,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园外模拟当年中苏蒙军同日军作战的场景模型,便不由得燃起心中对于革命先烈们的崇敬之情。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位于海拉尔城区北部,是国家5A级战争主题公园,总面积110公顷,是在原侵华日军海拉尔要塞遗址上建立的,是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为一体的军事主题红色旅游景区。园区地面建有海拉尔要塞遗址博物馆(共分为四个展厅、九个部分)、主题广场、地面战争遗迹、模拟战争场景、游客服务设施等内容;地下工事遗迹,复原了日军司令部、士兵宿舍、卫生室、通讯室等。
园内的中央矗立中蒙苏红军战士的巨型雕像,绕过中心广场就进到纪念园的主体博物馆。博物馆共分为四个展厅、九个部分,在参观的过程中有专门的导游进行解说。“皇姑屯事件”(1928年6月4日)、“9·18事变”(1931年9月18日)、伪满洲国、日本天皇、溥仪参拜靖国神社、苏炳文、张学良、东北民众救国军等等,这些在记忆深处熟悉的文字,在博物馆内通过解说、文字、图片、实物展出和高科技含量的布展手段,鲜活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之后,我们参观了一段日军侵华时修建的地下工事,地下工事真实复原了日军司令部、士兵宿舍、卫生室、通讯室等,展示了当年侵华日军的罪恶历史。
现代科技与历史实物相结合,现场导游讲解与图文并茂的说明相结合,将这段历史形象地展示在我们眼前,给予了我们每个实践团成员一次重新温习历史的机会,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告诫我们只有国强才会民安,也就提升了我们内心的责任感。
随后,社会实践团成员还参观了苏炳文将军纪念广场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
本次社会实践团成员共有16人,其中正式党员10人,预备党员2人,群众4人,本次社会实践团组织的红色之旅形式多样,安排丰富,为每一位社会实践团成员,包括共产党员和普通群众都提供了一次从党史和革命史的教育,在这段历史的教育下,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被激发。本次红色之旅正值建党九十周年,重新温习近一个世纪来的风雨历程,激发大家爱党爱国的热情,和为国崛起而奋斗的决心和志向,正为本次红色之旅的意义所在。
专业访谈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于公共卫生的重视和投入,以及人们对于公共卫生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的建设和培养迫在眉睫。过去以科研型硕士为主要公共卫生的高等人才路径,虽然都具有过硬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技能,但其在实践和应用方面的欠缺确日益凸显。
对此,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经验,全国各高校都相继开始尝试对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MPH)的培养。从试点到实施,最早启动全日制MPH的院校已招收了3届。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产生了诸多问题并亟待解决。
因此,作为流病班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就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日制MPH)的教育现状这一主题对行业内知名专家进行了访谈,分为三个部分:产生原因及其影响、教学培养、区别和出口以及实际情况4个部分。
出发前 ,从开始的问卷调查改为了提纲是访谈,经过访谈提纲的设计、修改和再修改形成了完整的提纲,并进行了访谈模拟和培训。
7月28日至30日期间,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解放军总医院、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全球信誉最好的网赌软件、第二军医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武汉大学等不同单位的十多位专家学者接受了本次的采访,不仅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给予了回答,还提供了很多建议和意见。
作为热点之一的学制设置,大部分专家认为3年时间太长,应该缩短至2年或者1年半,而一部分专家则认为时间刚好。是否今后全日制MPH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大部分老师表示这应该是我国未来公卫高素质人才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但必须是建立在适应我国国情、成熟完善、相对统一的培养模式上,所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调整和修改。然而,最让人关心的出口问题,虽然几乎所有老师都表示持乐观的态度,但是现阶段全日制MPH和科研型硕士有何区别,其自身核心竞争力在哪,是否达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都是未知数。
综合上述,全日制MPH的培养方案必须根据专业领域的实际特点,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侧重培养针对公共卫生不同领域(如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管理、卫生监督执法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以各行业标准条件为准,力求学生能够达到公共卫生各行业的准入知识和技能要求。
参加学术会议
2011年7月29日-31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和《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主办,流行病学分会中青年学组和海拉尔市疾病控制中心承办的“第六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创刊30周年纪念会”在美丽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隆重召开。我们暑期社会实践团积极参加了本次大会。
本次大会共分为四个部分:大会报告、EBM与临床研究论坛、青年论坛、优秀论文评选及公司报告。本次大会邀请多位国内著名流行病学家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流行病学家作了九场大会报告。这其中既有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赖声汉教授介绍的边缘结构模型(Marginal Structural Models)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属于流行病学理论研究的前沿;也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汪宁介绍自己在疾病控制实际工作体会;既涵盖了老年医学等较为新鲜、热点的研究领域,同时也包括了传染性疾病、伤害等传统的流行病学工作所关注的问题,国内著名流行病学家何耀教授、叶冬青教授分别作了相关报告;同时,大会还邀请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郭卫东介绍《2010年内蒙古传染病流行概况》,并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唐金陵教授作题为《脚踏实地,心怀高远:追求卓越的流行病学研究》,表达了对中青年学者的殷切寄语和期盼。
这次会议的报告内容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前沿的话题,与会代表就这些话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学术思考,而这些交流和思考对于我们这些身在学校的流行病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次深刻的启迪。
在会议举行期间,社会实践团成员还积极协助组委会进行大会筹备工作,为大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大会组委会的认可和赞扬。
橙色联欢
30日下午,我们暑期实践团的“橙色联欢”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的第一站我们共同走进了“呼伦贝尔市民族博物馆”,感受了古老草原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领略了草原各民族的浓厚风情和独特魅力,我们在赞叹草原文明灿烂辉煌的同时,也将深沉的爱恋和敬仰留在了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博物馆,该馆总建筑面积为62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近5000平方米,馆内有在扎赉诺尔出土的猛犸象化石复制品、“扎赉诺尔人”头骨化石复制品以及一些民族生活用品等,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三层展厅完美的呈现了草原文化的演化历程和草原人的生活原貌。内设《散落在草原上的珍珠》、《中国北方古代民族摇篮》、《北方狩猎游牧民族家园》三个陈列,陈列展品达万余件,主要为石器、玉器、铜器、金银器、古生物化石、皮毛服饰及桦树皮器等。
博物馆是地域历史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是我们积累知识的加油站。我们一边看着展品和文字解说,一边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津津乐道,在交流和观赏中学习和感受到了草原历史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金帐汗蒙古部落位于海拉尔区以北,是呼伦贝尔唯一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位于呼伦贝尔草原“中国第一曲水”的莫尔格勒河畔,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呼伦贝尔草原腹地。这里是中外驰名的天然牧场,中国历史上许多北方游牧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据了呼伦贝尔草原。金帐汗部落景点的布局,就是当年成吉思汗行帐的缩影和再现。
在共同经历了疾控调研、红色之旅、专业会议之后,实践团的同学们在这片澄净的蓝天下、无垠的绿毯上,把友谊变成了世间最甘醇的清泉,相互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敖包上的红色丝带寄托了同学们的美好愿望,金帐里的美酒好肉浸满了同学们的壮志豪情,莫日格勒河边的合影记录下了同学们的欢笑喜悦,夕阳下的草原令人眷恋,闲适的牛羊令人释然,雨后的霓虹令人遐想,草原让我们的爱和友谊变得像天地万物一样自然、和谐。
夜幕降临时分,炽热的篝火燃烧起了所有人的激情,老师和同学们围着篝火快乐的跳跃、尖叫,我们和兄弟院校的师生手拉手围起了舞动的圆圈,在热情的蒙古族姑娘和小伙子的带领下欢快起舞,蒙古舞、鄂伦春族舞、交谊舞、迪斯科、扭扭扭,老师和同学们都展示出了激情四射的一面,无论男女老少、舞伴是谁、舞技如何,我们跳动的是快乐与活力,释放的是激情和喜悦,享受的是团聚和共鸣,还有什么比夜空中回荡的真情更加迷人呢,仰望星空,绚烂的焰火与每个人心中的光芒交相呼应、熠熠生辉。
“橙色联欢”在橙色的篝火中圆满结束,心与爱的联欢是如此的炽热与耀眼,如草原深夜的漫天繁星一样令人难忘,永远回荡在我们心间的是彼此的友谊和浓浓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