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校友之家 > 杰出校友 > 正文

公卫人物刘世杰:一片丹心献中华

发布日期: 2019-10-14


 

北京医科大学全球信誉最好的网赌软件刘世杰教授是我国预防医学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从事医学教育、科研事业已50多年,为我国的预防医学尤其是劳动卫生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著名的公共卫生学家、劳动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和科学管理学家,也是我国膜毒理学领域的先驱。

投身祖国的预防医学事业

刘教授1913年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他在北京渡过了中学时代,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沈阳的满洲医科大学。1935年他完成大学学业后,曾在天津传染病医院工作了4年。1939年初,他东渡日本留学,攻读于日本国立公众卫生院及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教室,成为当时中国在日本第一个专攻公共卫生学的医学博士。他刻苦钻研,在研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论文“传染病家族聚集性的统计学研究”,在日本的统计学杂志论文中常被引用。

1942年底,刘世杰教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决心投身于我国预防医学的创建事业。回国后,他曾在全球信誉最好的网赌软件医学院兼授公共卫生课程,1946年到晋察冀解放区参加革命,继续从事卫生防疫工作,并任教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他把自己在国外学到的全部知识,毫无保留地讲授给学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刘教授担任卫生部保健处第一任处长,在通县和涿县建立了农村卫生实验区,在天津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卫生实验院。1950年,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奔赴抗美援朝第一线,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部防疫保健处处长,亲自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反细菌战工作。

1952年饱经战斗洗礼的刘教授回到北京医学院公共卫生系任教。从此他肩负起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双重重任,确立了自己后半生的主攻方向——劳动卫生学。

冲击顶峰

劳动卫生学是一门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紧密相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于一体的学科。它的任务是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1956年我国制定《科学发展十二年远景规划》时,刘世杰教授作为公共卫生学家应邀参加了有关劳动卫生专项规划的制订和以后修改落实的审定工作,他一直主张应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自己的劳动卫生学理论体系。

50年代前半期,刘教授领导进行了锰中毒、包钢矿石冶炼中的氟中毒等工业毒物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此时他还提出了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预见性警告和应采取的防护措施。他主持领导了《高温车间气象条件卫生标准的研究》这一大型科研课题。通过对全国18省市326家工厂近万名高温作业的现场调查研究,科学地评价了高温作业气象条件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拟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温作业卫生标准。此后若干年里,我国工业生产中的中暑事故迅速减少,为了表彰刘教授在这方面的贡献,1978年被授予全国科学大会奖。

完成了高温作业课题的研究后,刘教授又开始向尘肺防治这一难度大、问题严重而复杂的学科领域发起了攻击。1962年冬,周恩来总理接见第二届全国防尘工作会议主席团的部分成员。总理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十分关心和保护工人的健康,决不允许职业病在我国大量发生,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想办法消灭它!”总理问道:“全国有多少矽肺病人?”“估计有10万人,其中不少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老工人,”刘教授回答。总理又问,“你们能不能在3年内消灭新的矽肺发生?”“不能”,刘教授以科学家客观求实的态度肯定地告诉总理。“三年不行,五年总可以吧?”刘教授的心剧烈地颤动了。这是一个科学家强烈的责任心与一个总理为他的人民在遭受病苦而万分焦虑的心发生的共振!他能说尘肺不能消灭吗?不,一定要消灭它!总理的话深深地铭刻在刘教授心里。从此,他下决心要向消灭尘肺的顶峰冲刺,实现总理的遗愿。

数十年来,在尘肺理论和防治研究中,刘教授刻苦钻研,使这项科研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他先后筛选了许许多多药物,使得矽肺治疗从动物实验过渡到临床应用以及早期投药预防。在矽肺发病机理研究方面,他带领学生通过从功能到形态学的系统研究,直接证实了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石英粉尘首先损伤肺泡巨噬细胞的质膜,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这是砂肺发病的首要环节。因此预防矽肺的发生,一方面要防止粉尘侵入人体,另一方面也要设法阻止进入人体的石英粉尘对巨噬细胞产生损伤。在同一条件下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铝,就可遏止这种膜的损伤作用。近年来通过柠檬酸铝在临床上得到预防和治疗的广泛应用,进一步表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目前刘教授正准备用含铝溶液进行现场喷雾降尘的实验,如若成功,这将为矽肺预防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

刘教授在宏观上根据我国尘肺病人(包括观察对象)逐渐增长的趋势(50年代中期4万、60年代初期10万、70年代中期100万)而提出的预测现有病人数,和到2000年可能达到的增长病人数,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他还对砂肺发生后造成的直接间接经济损失和事后投入改进防尘措施经费的比例作了计算,仅直接损失就是投入防尘措施经费的5~10倍,更不用说间接损失的巨大了。刘教授作为我国尘肺研究的先驱和带头人,今天正带领着一支强有力的、多层次的全国科研队伍,向着尘肺研究的更高顶峰冲击。

开拓纵横

刘世杰教授潜心筹划创立了我国特有的膜毒理学研究体系。这一体系的纵向深入发展,无论在方法学还是在理论上均正在日趋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刘教授指导的博士生在二氧化硅、三硝基甲苯等有毒有害物质对生物膜系统损伤方面的研究,使得我国在毒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性进展。所有这些无疑都凝集着刘教授敏捷的科学思维及开拓才能。

当然,作为一个当今信息社会的科学家,仅仅在某一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是不够的。社会需要立体交叉式的具有多方位指导能力的学科带头人,既需要有微观的深入,更需要有宏观的开阔,刘世杰教授就是这样的科学家。他不但是一名自然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医学教育和现代科学管理学家。他主持召开了许多大型的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每次会上,他都能概括总结出我国劳动卫生现状,提出决策性、方向性的建议,指导着我国劳动卫生学向前发展。从1983年起,他又提出乡镇企业劳动卫生这一具有新时期特点的新课题,并专门主持召开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全国性学术讨论会。在这次会上他与众多的劳动卫生职业病专家共同向全国科协和卫生部提交了一份保障8000万乡镇企业劳动者健康的呼吁和建议书。

刘教授也是一位杰出的预防医学家、公共卫生学家,因此他在1987年11月成立中华预防医学会时被推选为第一副会长。刘教授是我国卫生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的委员,也是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委员。他历来十分重视在高等医药院校非卫生专业大学生中开设并讲好预防医学概论的课程。刘教授在80年代初就指出,必须建立工业卫生管理研究的体制和专项课题,以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工业发展的需要。事实证明,刘教授的这一预见是完全正确和及时的。目前,各地正在酝酿成立全国性的工业卫生管理研究组织,以便加强各级科学管理,有效地控制职业危害。

苦心栽培天下桃李

1987年2月,刘教授在北京医科大学渡过了他从事医学教育和科研等事业的第50个年头。学校为他举行了庆祝会。卫生部长崔月犁、前卫生部长钱信忠、前副部长黄树则以及原志愿军卫生部长吴之理和许多老同志都来参加这一盛会;预防医学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和不少中青年工作者也纷纷前来,济济一堂。大家回顾了刘教授的教育科研生涯,无不为他严谨科学的治学思想,诲人不倦的良师益友作风而赞佩。

刘教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医学教育家,我国当今许多劳动卫生学的著名专家,曾受到他的教益。近20年来,刘教授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20多名。刘教授对他的学生要求严格,从开题设计到实验过程、结果以至论文总结图表等,无不一一认真审查修改、精心指导。对每一数据、每个句子,他都一丝不苟。至今,许多学生仍都珍藏着刘教授当年批改过的手稿。他的研究生们说,刘教授思路敏锐,把握方向准确,鼓励学生创新,科研思路宽阔,是难得的好导师。刘教授指导的博士硕士生毕业论文中,不少都得到了国内外专家们较高的评价。

年逾古稀的刘教授,至今仍兢兢业业、精神饱满、鹤发童颜,保持着80年代的“快节奏”工作作风。刘教授毕生辛勤耕耘,著述累累。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高等医药院校《劳动卫生学》教材,最近又出版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劳动卫生学职业病学》。他参加过审查、编著的预防医学书籍很多。刘教授曾是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的副总编辑、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的总编辑,现在仍是编委、名誉总编辑和卫生毒理学杂志的主编。

刘教授非常重视培养和提拔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并把他们推到第一线上去。1988年在天津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劳动卫生职业病学术会前,刘教授已主动提出辞去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会主任委员的职务。在会议期间大家希望他留任。但他说:“不要说有规定,就是没有规定,当前也应时时刻刻注意培养年轻人,要发挥年轻人的长处,要给他们锻炼成长的机会,后来者应该居上,也必然要居上,这样我们国家才能有希望!”

76岁高龄的刘世杰教授把他的毕生献给了我国的预防医学事业。我们万分感激他,衷心祝愿他健康长寿。


(本文载于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89年第23卷第3期第129-131页)